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

校外教學

舊雙溪河道[初槁]

2011-10-1舊雙溪河道勘:雙溪河道早期流經洲美後於北投頂八仙附近注入基隆河,主流長約19公里,但下游因截彎取直而截斷活水,如今在洲美尚存舊雙溪古河道.



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。  

雙溪舊河道勘查[初稿]

100-10-01雙溪舊河道勘查

行    程  : [一]雙溪舊河道尾後段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[二  }  北投 焚化爐觀景台
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[三]   雙 溪舊河道斷 頭處位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[  四   ]雙溪舊河道林木

舊雙溪尾段



 舊雙溪匯入基隆河
舊雙溪河道尾段匯入基隆河{河水混濁}


雙溪流路:雙溪發源於陽明山擎天崗,從內雙溪經外雙溪進入台北盆地,後有*
磺溪* 匯入,再流經軟橋低窪地,於洲美
注入基隆河。磺溪因上游有硫磺而得名。有時為與同樣發源於大屯火山群,但往北流至新北市金山出海的另一條()磺溪
區隔,故稱本溪為南磺溪,而該溪為北磺溪。摘錄自----维基百科

北投 焚化爐觀景台{初稿}


九份溝(或稱「九份仔溝」)原是舊基隆河支流--舊雙溪一條小小的支流。雙溪原本自洲美
里北轉,到焚化爐旁注入基隆河,但因水患的關係,在雙溪橋處開鑿了一條直通基隆河的河道。而為了當地人引流灌溉農地之需,舊雙溪河道予以保留,因而造就了整齊劃一的稻田;兩岸的土堤和稀有的河川溼地植物,也得以保存。舊雙溪河道呈現出野溪般的樸實婉約,是台北市現在僅存的天然河道,更是已高度都市化的台北市難得的珍貴資產
位於台北市北投區洲美里的焚化爐旁邊,正名是「舊雙溪步道」,因為大部分是沿著「九份溝」所興建的,當地有些居民就稱之為「九份溝步道」。

興建中斜張橋型的社子大橋、
貫穿北投地區的磺港溪最終與基隆河的交流處

雙溪舊河道***步道

雙溪舊河道,靜靜躺臥在洲美。  雙溪流域之旅—天溪園、軟橋、洲美…(兼地方風物遊—蝴蝶賞、划龍舟 一日遊) 天溪園,氣候帶壓縮微棲境繁複。軟橋聚落,因開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而拆遷。
增設舊雙溪河道之腳踏車道與跨河橋樑,以利士林與北投居民享受美好環境民國九十六年五月七日士林、北投區域地理條件十分豐厚,基隆河、淡水河、磺港溪、貴子溪與舊雙溪河等沿岸與公園,都是當地居民喜愛之運動休閒.**

水岸林植物之美

九份溝(或稱「九份仔溝」)原是舊基隆河支流--舊雙溪一條小小的支流。雙溪原本自洲美
里北轉,到焚化爐旁注入基隆河,但因水患的關係,在雙溪橋處開鑿了一條直通基隆河的河道。而為了當地人引流灌溉農地之需,舊雙溪河道予以保留,因而造就了整齊劃一的稻田;兩岸的土堤和稀有的河川溼地植物,也得以保存。舊雙溪河道呈現出野溪般的樸實婉約,是台北市現在僅存的天然河道,更是已高度都市化的台北市難得的珍貴資產

水岸林種源豐富多樣,有穗花棋盤腳、苦烏桕、血桐、水黃皮等,是基隆河下游水岸生態復原的基楚

南磺溪與雙溪河道會合處 [初稿]

水資源議題探討:2011-10-22第二次戶外教學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行程  :  {一}南磺溪與雙溪河道交會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{二]三腳渡尋訪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三腳渡尋訪


天德宮長五公尺、寬四公尺半,結構工程由當地的龍舟師父阿正師負責調度施作,在廟基下方以千斤頂做平台,能向上舉昇兩公尺,並可用台車載離,廟身很輕,五個人就可以抬起來,可在緊急狀況下躲避洪水。[摘錄自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VJRapz2eXQOEiejTh1A-/article?mid=309]




阿正師本名劉清正,三腳渡文化發展協會是國寶級的末代造船師,也是三腳渡的傳奇人物,三腳渡碼頭的石碑刻著他的事蹟:「阿正師於此地研製龍舟逾50年,不僅手藝名
聞中外,且為北台灣唯一之手工龍舟產製者新增

三腳渡碼頭

三腳渡」-台北市最後一座碼頭,一個被遺忘已久,卻是蘊藏豐富生命力,也是見證台北變遷的重要據點。其位於基隆河畔、承德橋後港墘一帶,因早年做為葫蘆堵、劍潭及大龍峒三地的對渡碼頭,是當時基隆河上唯一的三角渡船頭 而得名。
   早年「三腳渡」除了具有連結街庄的交通功能外,也是附近居民維持生計的重要場所,船隻聚集在渡船頭,居民在河邊養鴨、在河裡耙蜆仔和捕魚,其生活方式與三腳渡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
「三腳渡」興衰史
  • 渡船時期
   「三腳渡」土名為「後港墘」,因連結社子、劍潭、大龍峒,隨著土地的墾殖、 村庄與街庄的形成,以及保安宮 的建立,使得社子與大龍峒的連繫更為緊密,三腳渡也顯現出重要性。 清光緒五 年 ( 1879 )正式於 「淡水縣輿圖」將地名標出。為劍潭、大龍峒 、葫蘆堵 三地間往來的交通要道,最繁榮的時候船隻高達兩百多艘。

三腳渡天德宮

台灣唯一可移動的廟宇-「天德宮」傳奇
  隨著三腳渡的興衰,位於台北市後港墘三腳渡的天德宮,原本是一座臨時搭建的鐵皮屋,供奉著七十多尊被人丟棄的落難神明,但由於天德宮位於河川行水區堤防內,信眾們常常要載著神明躲官府,以避免神明被水利單位告發。唯躲藏不是辦法,經天德宮重建委員會及三腳渡文化發展協會多年構思,決定以裝置藝術的形式重建天德宮。
  因三腳渡碼頭附近地區潮差大,大潮時河水漫過碼頭,水深及膝,颱風來襲甚至淹沒一層樓高。重建委員會根據周邊的環境與條件,將天德宮設計成一座可以升降、搬遷的行動廟,以符合水利法防汛應變的要求,同時以裝置藝術的方式雕琢彩繪廟宇,讓天德宮成為一座藝術廟。
  天德宮長五公尺、寬四公尺半,結構工程由當地的龍舟師父阿正師負責調度施作(延伸閱讀),在廟基下方以千斤頂做平台,能向上舉昇兩公尺,並可用台車載離,廟身很輕,五個人就可以抬起來,可在緊急狀況下躲避洪水。

淡水河三腳渡河水面{初稿}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河道漂流物      [危險啊]

  • 基隆河功能截彎取直---河川污染時期
由於河岸的工廠與家庭廢水紛紛注入基隆河,河水受到深度污染,紅蟲數量也因基隆河嚴重地污染而銳減,再加上鰻魚價格跌落, 三腳渡漁業逐漸沒落


劍潭抽水站這一段污濁的水面
劍潭抽水站這一段污濁的水面

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校外教學

雙溪舊河道,靜靜躺臥在洲美。 第12週 雙溪流域之旅—天溪園、軟橋、洲美…(兼地方風物遊—蝴蝶賞、划龍舟 一日遊) 天溪園,氣候帶壓縮微棲境繁複。軟橋聚落,因開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而拆遷。